通訊員 歐緒珍 馬云潔
“這個水的源頭都有三四層過濾,池子里還有三層,明年肯定不會渾濁,放心了!”望著即將建成的嶄新蓄水池,紫陽縣蒿坪鎮(zhèn)黃金村村民曾德寶滿臉喜悅。此前,持續(xù)的強降雨天氣,導致村里的飲水管道淤塞,27戶村民為水犯愁。
在“百日攻堅”走訪中,黃金村“兩委”迅速研判申報,飲水提升工程很快落地。村黨支部副書記鄧衛(wèi)在施工現場篤定地表示:“11月中旬肯定完工,讓老百姓喝上安全水、放心水!”
這個由“百日攻堅”行動帶來的暖心變化,同樣發(fā)生在毛壩鎮(zhèn)的染溝村。干部走訪時發(fā)現,六、七組因水源分配不均導致百戶人家“用水愁”,隨即聯動供水站實地勘察,敲定“分路供水”方案,鋪設3200米新管道,一舉解決了109戶359人的心頭之憂。
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(xiāng)村振興有效銜接五年過渡期的關鍵之年,紫陽縣以“百日攻堅”行動為載體,在全縣范圍內掀起一股深入基層、為民解憂的熱潮。行動開展以來,全縣干部秉持“腳下沾有多少泥土,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”的信念,紛紛下沉一線。
在蒿坪鎮(zhèn),黨委政府堅決扛牢責任,列清單、出舉措、抓落實,排查出的64個問題,62個已成功銷號。在毛壩鎮(zhèn),141名干部嚴格落實“包片聯戶、不漏一戶”原則,足跡遍布全鎮(zhèn)12個村(社區(qū))。他們采用“面對面交流+線上回訪”模式,現場解答政策咨詢78個,收集問題198條,其中172條已高效辦結。
“百日攻堅”不僅著眼于解決眼前難題,更致力于為百姓長遠發(fā)展賦能。
10月21日,在蒿坪鎮(zhèn)的千畝茶園上空,多架無人機在學員的操控下騰空、懸停、盤旋……一場農機手技能提升培訓正在這里火熱進行。來自蒿坪鎮(zhèn)森林村的返鄉(xiāng)青年陳學波在發(fā)展養(yǎng)殖之余,也趕來學習這門新技術。“這門技術對增收幫助很大!”他盤算說,“飛防作業(yè)一天毛收入能有3000元左右,除去成本,凈利潤差不多2000塊錢。”
據負責培訓的安康創(chuàng)智職業(yè)技能培訓學校副校長王先文介紹,課程聚焦高效飛防、農機維護等實用技術,采用“實操實訓+作業(yè)演練”方式,目標是“培養(yǎng)懂技術、會操作的新農人,為鄉(xiāng)村振興添磚加瓦” 。這種“授人以漁”的精準技能培訓,正為紫陽縣的鄉(xiāng)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。
民之所望,政之所向。紫陽縣的“百日攻堅”行動,正以一件件落地有聲的民生實事、一次次主動向前的為民服務,詮釋“以人民為中心”的深厚內涵,用干部的“辛苦指數”不斷換取群眾的“幸福指數”,為紫陽縣高質量發(fā)展寫下了最溫暖的注腳。